上市公司模具设计手法,产品展开细节算法曝光,据说看不懂

产品展开主要目的是获得产品在没有成型之前所需材料尺寸,目前所有产品展开计算公式都为经验总结获得。所以,不管是哪个公司、哪个公式都不可能做到百分百准确。

展开基本计算公式:

产品尺寸=料内+料内+补偿款

注:料内指材料靠近折弯两侧直段长度

上市公司模具设计手法,产品展开细节算法曝光,据说看不懂

折弯件

从上述公式可以发现,其实展开就是计算补偿量。

通过实际案例可以发现,材料在折弯后,靠近折弯内侧材料被压缩(出现堆料),靠近折弯外侧被拉伸(出现龟裂)。而在材料拉伸于压缩中间某个位置材料处于不变状态,我们将这个位置称为“中性层”。

实际可以理解为补偿量长度就是中性层长度。中性层在什么位置?究竟该如何确定呢?

上市公司模具设计手法,产品展开细节算法曝光,据说看不懂

折弯件

中性层位置实际并不存在,只是我们人为想象出来用来表达位置而已,每个公司对中性层位置确定都不太一样,我们来看看富士康是如何计算的。

L=[A-T*tan(α/2)]+[B-T*tan(α/2)]+T/3*α

α:单位为rad

上市公司模具设计手法,产品展开细节算法曝光,据说看不懂

折弯匹配图

实际,总结起来就是材料内侧圆弧向外偏移T/3即可。这就是对于折弯角度非90°、折弯内R非尖角计算公式。

为了让大家直接使用计算方式,小编将以最简化公式给大家进行分析,如下图:

折弯内R=0

上市公司模具设计手法,产品展开细节算法曝光,据说看不懂

补偿量:0.4T

上市公司模具设计手法,产品展开细节算法曝光,据说看不懂

补偿量:0.5T

折弯内R≠0

R≥5T时: λ=T/2

1T≤R<5T λ=T/3

0<R<T λ=T/4

上市公司模具设计手法,产品展开细节算法曝光,据说看不懂

带内R

Z折展开方式及折弯结构选择,折弯次数确定依据:

(1)、当C≥5时,一般分两次成型,按两个90°折弯计算(需考虑折弯冲头强度),公式如下:

L=A-T+C+B+2K

(2)、当3T<C<5时(一次成型),公式如下:

L=A-T+C+B+K

(3)、当C≤3T时(一次成型),公式如下:

L=A-T+C+B+K/2

注:K表示补偿量数值

上市公司模具设计手法,产品展开细节算法曝光,据说看不懂

Z折计算公式示意图

小编从事2D模具设计多年,心里非常清楚。上述这些东西并非高深技术,全网已经有类似文字,但是并没有实际操作。光看文章与公式是无法理解的,所以已经录制了相关展开实战视频供大家学习。

展开视频会在近几天内上传到本头条号,大家可以先关注。

展开在手法,并非公式,切记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。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